悬浮物浊度检测仪的选型与维护直接影响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设备寿命。
一、选型原则:匹配需求,兼顾性能与成本
测量范围与精度:
低浊度场景(如超纯水制备):选择分辨率≤0.01NTU的仪器,如三体仪器ST-SNT。
高浊度场景(如工业废水):选择量程≥4000NTU的仪器,如三体仪器ST-SNT。
通用场景:推荐量程0~1000NTU、精度±2%FS的仪器,如Turb 550系列。
环境适应性:
极-端温度环境:选择耐受-50℃~220℃的仪器,如大连依斯特产品配备IP68防护等级。
强腐蚀场景:优先采用纳米氧化钛涂层电极的仪器,如三体仪器ST-SNT系列。
功能需求:
在线监测:选择支持4~20mA信号输出与继电器控制的仪器,如ZST-SNT型在线浊度分析仪。
便携检测:选择支持无线传输与APP连接的仪器,如三体仪器。
二、维护要点:延长寿命,保障测量稳定
日常清洁:
用干净软布擦拭仪器表面,避免使用酒精或化学溶剂。
定期清洗比色皿,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防止残留物影响透光率。
定期校准:
使用标准溶液(如0.02NTU、10NTU、1000NTU)进行三点校准,确保线性度。
校准周期建议为每周一次,高频率使用场景可缩短至每日。
部件更换:
光源:LED光源寿命通常为5万小时,亮度下降30%时需更换。
滤膜:根据水质污染程度,每3~6个月更换一次。
三、故障排除:快速响应,恢复设备运行
无显示或显示异常:
检查电源连接与保险丝,确认仪器供电正常。
重启仪器并重新校准,排除软件故障。
测量值波动大:
清洗比色皿与光学部件,去除附着物。
检查光源稳定性,更换老化LED。
数据传输失败:
确认无线模块连接正常,重启路由器或更换通信频段。
检查仪器固件版本,升级至最新版本。
悬浮物浊度检测仪的选型需综合考虑测量范围、环境适应性及功能需求,而维护工作则需围绕清洁、校准与部件更换展开。通过科学选型与规范维护,可显著提升设备寿命与测量精度,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保障。未来,随着智能诊断技术的普及,悬浮物浊度检测仪的维护将更加高效与自动化。